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:帝国的反击
第1840期文化产业评论
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引起轩然大波。互联网时代,我们看到太多的产业并购,也看到互联网集团大举进军文化产业链上下游。这些大动作背后的逻辑是什么?内容和渠道是产业链附加值最高的两端,一体化才能构建核心竞争力。这是极致体验的时代,谁能“一手两抓”,谁就是最大赢家。
作者:安福双,AR行业分析师,《正在发生的增强现实革命》图书作者,微信号:14361450490
来源:文化产业评论
编辑:糖小小粒
相信文化界人士这几天的朋友圈已经被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的新闻刷屏了。迪士尼为什么铁了心要做这么大一笔并购?背后的动机和逻辑是什么?首先,来简单回顾一下此次并购事件。
一、迪士尼并购21世纪福克斯事件
2017年12月14日,迪士尼宣布,将收购21世纪福克斯的部分资产,规模为524亿美元。
21世纪福克斯将分拆其业务,并创立一家新的福克斯(FOX)公司,将专注于新闻和体育业务,以及维护原有福克斯品牌。21世纪福克斯公司的股东每持有1股福克斯股份将获得0.2745股的迪士尼股份,交易的资产包括福克斯旗下的电影制片厂、英国天空广播的39%股份、Star India、亚洲付费电视营运商星空卫视、星空传媒、FX和国家地理频道Nat Geo,还有其所持有的Hulu股份。资产剥离之后,默多克将继续在美国运营福克斯新闻台,FS1体育台以及福克斯广播电视网。
要明白迪士尼的收购逻辑,视线得先移到迪士尼之外,看看和此事件紧密相关企业最近在影视方面的动作。
二、Netflix、亚马逊、苹果:互联网野蛮人的进击
Netflix:1年80部电影
根据the Leichtman Research Group研究,在2017年第一季度,Netflix在美国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5090万,超过了美国前6大有线电视公司用户总数量(4860万)。到了2017年第三季度,Netflix营收同比增长30.3%,净利润同比增长150%,订阅人数达到1.09亿。Netflix的发展可谓十分迅猛。
Netflix挟庞大用户,用大数据自制影视剧,生产出了《纸牌屋》《超胆侠》《铁杉树丛》《超感八人组》《女子监狱》《毒枭》等口碑极佳的电视剧。除了电视剧,Netflix还拍摄了纪录片:《The Square》、《What Happened, Miss Simone?》、《Winter on Fire: Ukraine’s Fight for Freedom》。在电影方面,Netflix更是在2017年一口气拍了30多部电影,2018 年计划推出80部电影,其中《光灵》预算达到 9000 万美元 。Netflix计划未来在其平台上,授权影视内容与自制内容各占据50%。
Netflix首席执行官里德·哈斯廷认为:所有电视都会在20年内转移到互联网上,传统的电视网络则会和固定电话一样逐渐消亡。
亚马逊:获得奥斯卡3个小金人
早在2008年,亚马逊就上线了在线流媒体平台Amazon Prime Video, 实行会员制付费观看。2014年亚马逊正式发布了自己的硬件机顶盒产品Fire TV。截止2017年7月,根据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(CIRP)最新的调查报告,亚马逊在美国有Prime会员8500万 。
2010 年,亚马逊便成立了电影工作室。2015-2016年间,亚马逊总共出品了16部电影。2017年的奥斯卡上,亚马逊参与发行的影片《海边的曼彻斯特》和《推销员》斩获三项大奖。7月,亚马逊宣布将组建电影发行团队,全权发行伍迪·艾伦的新电影《摩天轮》。11月14日,亚马逊宣布购得托尔金小说《魔戒》系列的电视改编权 。
苹果:疯狂挖角组建影视团队
苹果曾投资拍摄讲述耳机厂商Beats创始人兼说唱歌手Dr. Dre的电视剧《生命体征》 ,还与数字媒体公司Vice Media合作开发了六集迷你音乐纪录片《The Score》。2016年3月25日,苹果首部自制剧将以应用经济为主线,内容聚焦于苹果自家应用程序的开发。2017年初,苹果宣布联合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打造第一部原创自制剧——《惊异传奇》。苹果计划2018年在原创视频领域的投资达到10亿美元,在2020年将增加到40多亿美元。
苹果也在积极储备专业影视人才:环球影视的制作合伙人米歇尔·李加盟苹果的全球视频部门,出任创意总监;索尼电视的两位高管杰米·埃尔里奇和扎克·范姆伯格 。苹果还从WGN、Channel 4、亚马逊电影工作室等公司挖来了人才。
三、迪士尼帝国的反击:强化内容,自建渠道
亚马逊、苹果、Netflix这些互联网科技公司,本来是影视的互联网渠道,迪士尼等电影公司为他们提供内容,双方进行合作共赢。可现在,他们一个个用户量巨大,不满足仅仅作为一个渠道,开始杀入影视内容,自己制片自己宣传发行。对于迪士尼来说,这些公司已经从合作伙伴成为竞争对手,并且是比米高梅、派拉蒙这些电影公司更可怕的对手。米高梅、派拉蒙至少是同行,大家各占一块地盘,虽有竞争,但会和气生财。Netflix就完全就不一样了,这家公司想变革传统影视行业,把迪士尼、米高梅、派拉蒙、华纳兄弟一众巨头全部拉下马。
既然作为渠道的互联网公司可以介入内容生产,那么内容巨头自然也可以介入渠道。于是,迪士尼开始了防守反击。
2009年收购漫威,2012年收购卢卡斯影业。现在又收购21世纪福克斯,迪士尼将获得《阿凡达》、《死侍》、《神奇四侠》和《X战警》等大片的版权,影视内容的领导地位更加巩固。这是防守。
2017年8月,迪士尼宣布不再向Netflix提供新内容,并将建立两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:一个专注体育的ESPN流媒体服务,另一个则包括“星球大战”和Marvel等主要特许经营产品,与Netflix展开正面竞争。迪士尼CEO罗伯特·艾格还表示:迪士尼服务的价格将大幅低于Netflix。如果收购21世纪福克斯成功,迪士尼还将获得22家地区体育频道等媒体渠道,对Hulu流媒体平台持股达60%。这是反击。
一手持盾牌,不断强化内容生产制作优势,积累顶尖IP,加深护城河,另一手持矛,收购并自建互联网影视平台,直接面向用户,攻入Netflix与亚马逊的领地,这就是迪士尼娱乐帝国的反击。因此,收购拥有优质内容和渠道的21世纪福克斯,自然是情理之中。
四、影视产业链的升级:风起于青萍之末
影视行业可分为剧本、主创、投资、制作、宣传发行与播出6个基本环节,分别由编剧、导演和演员等主创、影视公司、宣传机构与媒体、院线、影院5大主体完成。影视制作机构控制着影视内容的生产,影院控制着影视内容的销售,这两类公司产生了影视行业最高的附加值,拿走了一部电影的大部分收益分成。
影视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以影院的票房收入为主,最终的票房收益中,一般来说,制片公司拿走40%的分成,发行公司拿走3%的分成,院线是7%的分成,影院是50%的分成。
迪士尼一直以来牢牢占据着内容制作的优势,获取了高额的营收和利润。同时,迪士尼也有自己的发行公司:全资子公司博伟公司(Buena Vista)。而传统的渠道:影院公司相对比较分散,因此迪士尼有较高的话语权。在《星球大战:最后的绝地武士》上映前,迪士尼同影院运营商签订了一系列条款。该条款要求,影院必须将该电影票房收入的65%交给迪士尼,另外还规定各大影院须在其最大的放映厅里放映这部电影至少4周,否则,迪士尼将把票房分账比例进一步提高至70%以作为违反条款的处罚。可见其强势。
随着Netflix、亚马逊等互联网模式的流媒体兴起,影院产业链的核心依然在内容和渠道两端,不过在各个环节发生了很大变化:
专业编剧创作,开始走向网络小说与网剧等IP的开发;
专业导演执导,变为演员、网络作者、节目制作人担当导演;
供给导向型生产,转为依据观众喜好进行需求导向型创作;
影视公司包揽投资,互联网公司成立影视公司参与投资投资;
影视公司主揽宣发,互联网公司网上宣传与售票;
影院播出电影,互联网视频网站等新增播放渠道,并且高度集中;
总的来说,Netflix、亚马逊等新兴互联网企业开始介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,话语权越来越强大。
从市场集中度来看,互联网视频网站的集中度远高于传统的影院。美国影院三巨头Regal,AMC 和 Cinemark,2015 年市场份额分别达 18.32%、17%和 15.86%,合计占有51%的市场份额。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omScore最新数据,Netflix占美国家庭流媒体服务市场份额的75%。研究机构LendEDU进行了美国大学生视频服务的市场调查,结果显示,92%的大学生观看影视视频时首选Netflix,没有Netflix账号的只占到8%。因为线上的流媒体服务具有更强大的马太效应,更低的边际成本,因此会比线下的渠道集中度更高。集中度高了,话语权自然也会高。
可见,在传统模式的影院产业链中,迪士尼地位牢固;在互联网催生的新情况下,迪士尼有很大的危险,可能在高度集中的渠道面前处于弱势地位。
互联网的“野蛮人”关注核心,忽略边界,不停的在新领域开疆拓土,如同黑洞一样吞掉一个又一个传统产业。随着越来也多的科技公司进入影视行业,影视公司和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边界开始模糊。
这怎不令迪士尼胆战心惊?!
更可怕的是,Netflix借助海量的用户数据,玩起了影视制作新模式:大数据定制。Netflix会对用户的各种行为进行捕捉,包括电影打开时间、地理位置、设备、暂停快进等行为,以及会根据用户注册信息进行画像,判断出用户年龄、喜好等等。以《纸牌屋》为例,这部剧的诞生是从3000万付费用户的数据中总结的收视习惯,并根据对用户喜好的精准分析进行创作。《纸牌屋》的数据库包含了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、400万条评论、300万次主题搜索。最终,拍什么、谁来拍、谁来演、怎么播,都由数千万观众的客观喜好统计决定。从受众洞察、受众定位、受众接触到受众转化,每一步都由精准细致高效经济的数据引导,从而实现由用户需求决定内容生产。
对于用户来说,不关注谁拍的电影,在哪里播放,只要好的体验。苹果软硬结合的成功,证明了:极致体验需要极致的掌控力。影视企业如果想要给用户提供极致的良好体验,必须自己介入影视的核心领域:内容制作、播放渠道。只有内容和渠道全部为自己掌控,才能有更大的自由,优化每一个细节,从而做出超出用户预期的体验效果。
技术、市场、用户,一起推动了影视行业上下游一体化的趋势。未来顶尖的影视公司必然是内容和渠道都非常强大的,缺一不可。内容和渠道是影视产业链附加值最高的两端,一体化才能构建核心竞争力。并购,是最快达成这条路径的方法。这就是迪斯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的内在逻辑。
国内其实也一样。优酷、搜狐等开始做自制剧,拍电影;湖南卫视搞起了芒果TV,CCTV做了央视网。不是内容为王,也不是渠道为王,而是极致体验为王。
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
文化产业研究所
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分享平台
见识•态度•深度
长按二维码关注
交流/报道/约稿/咨询/合作
加微信号:7759813
邮箱:whcypl@126.com
北京大学陈少峰教授文化产业新锐观点集,购买,请点“阅读原文”